一人一份子,众筹一支足球队,你见过这么玩的吗?
深圳人人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人足球”)描绘了一幅足球产业的宏伟蓝图:这个自称全球首个众筹组建的足球俱乐部,将以互联网金融运作的方式,摆脱旧体制、摒弃为人诟病的营利模式,实现人人都当足球经理的吊丝逆袭梦,球队谁来踢、教练谁来当,都由你说了算。
然而,众筹足球俱乐部能成吗?这个疯狂的想法遭受颇多质疑,球迷会买账吗?接轨互联网金融,中国足球产业会引发革命性颠覆吗?
足球也能众筹
提起足球的众筹,中国球迷会为去年西班牙甲级联赛津津乐道。
一支两年内连升两级到西甲的西班牙小球队——埃瓦尔,在本赛季开打前,曾因注册资金不足而面临着降级危机。当时,埃瓦尔的注册资本仅为42.2253万欧元,球队被告知,必须在半年内把注册资金提高到210万欧元,才能获得在西甲参赛资格(根据西甲规则,西甲参赛俱乐部需要向西班牙足协缴纳参赛保证金。这笔保证金是按照西甲所有球队平均开销的25%来算)。
然而对于这支穷出身的球队而言,募集约172.4万欧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于是,埃瓦尔俱乐部以每股50欧元的价格出售股份,向全球球迷求救。这也掀起了中国球迷众筹当股东的热潮。
普通球迷想参与众筹并不容易,不少人对相关股权的金融法律等问题甚至还没搞懂,然而凭着一腔热忱,中国球迷聚集在网络论坛,集思广益,慷慨解囊购买埃瓦尔的股权。
最终,来自48个国家8000多人购买了股份,埃瓦尔俱乐部在6个月内成功募集到了198万欧元,获得西甲参赛资格。赛季期间,一位宁波球迷以去西甲看自己的球队对战皇家马德里为由,向供职单位请假,引发中国网民对“史上最高大上请假条”的热议欢腾。
足球也能众筹,在金融业内爬模滚打20余年的卢政看到了商机。前海筹人谷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卢政,和他体育界的朋友广东省五人足球协会会长刘孝五、前深圳红钻足球俱乐部总经理李虹,谈起了这个想法。
在足球产业中,赛事转播版权、商业广告、门票售卖、衍生品等,一般会是俱乐部的主要盈利途径,然而中国的现状是,俱乐部往往为了宣传效果而几乎免费将比赛提供给电视台进行转播,门票及衍生品的收益微乎其微。商业大亨的豪掷,几乎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唯一途径,旧体制为人诟病久矣。
而卢政的想法是,依靠互联网金融,在俱乐部运营过程中通过推出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召集众筹,实现人人可参与、资金流永筹永续的尝试。这种探索意味着俱乐部或有可能不需依附于任何公司生存,是中国足球产业的颠覆性创新。因此,当刘孝五和李虹听到众筹足球的想法时,不禁赞叹民间资本运作思维的活跃。
说做就做,卢政与团队探讨了执行方案,并在今年3月11日组织了一场“人人足球”的发布会。在该发布会上,“人人足球”俱乐部宣告成立,提出组建一支职业足球队,进入职业联赛。
谁来买单
然而足球队能否筹得出来、俱乐部运营靠众筹是否行得通,不少人心里都打了一个问号。作为项目发起人之一的刘孝五也自我嘲解,“人人足球”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前一天,他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了相关消息,结果招致朋友的不解与疑惑,“很多人留言问是不是非法集资”。
面对众筹资金是否合法、合规的质疑,卢政认为与其说公众对“人人足球”项目持怀疑态度,不如说是互联网金融目前还没建立起公信力。“这个质疑,我认为主要是出现在实施的路径和方式。一个众筹项目要想成功,如果没有足够的保障措施、规范性的法律文件,(那么即使)众筹项目本身很好,一旦实施路径出现问题,它的合规性就会出问题,就会受到别人的质疑。”他认为,一旦《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网络众筹的合法性将得到认可。
当谈到如何树立“人人足球”的公信力时,卢政相信,彻底打消质疑,需要足够透明的公开项目运营过程,他计划俱乐部将来在互联网中“脱光”运营。然而,具体谈论到“人人足球”下一步运营计划时,他却缄默再三,只回应将用一年的时间,在网络中逐步展开多个子项目的众筹。
今年1月,中国足球协会发布了《关于2015年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准入、注册工作的通知》,通知内附有《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参赛准入条件和审查办法》,该办法对参赛的俱乐部投资者、球队建设、基础设施、财务管理等方面均提出详细要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该办法提高了职业足球联赛中参赛球队的准入标准。这意味着,“人人足球”这支有着职业愿景的队伍,在实现踢职业球赛梦想之前将遇到困难。
“人人足球”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质。据深圳信用网,“人人足球”于3月6日在深圳市工商局注册登记,法定代表人是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漫铁。股东名单中除了李漫铁,还有李虹,两人股份占比分别是99%和1%。雷曼光电素来有投资中超的事项,“人人足球”煞有介事。
深圳信用网还显示,“人人足球”的经营范围是体育比赛组织策划、体育用品批发零售、体育咨询,以及相关电子产品、日用百货销售等。其中,承办足球比赛、从事体育训练辅导,以及体育经纪业务也涵括在内,这意味着“人人足球”具有职业俱乐部的相应资质。
即使通过了第一道关,“人人足球”也不能立即投入到职业联赛中,深圳市足球协会竞赛部部长叶智介绍,一支新职业球队的养成至少得花一年时间。“先从市里的比赛开始,只有前几名的球队能得到我们(足协)的推荐,参加业余级别的球赛(丙级联赛),而在业余联赛中夺得前几名的(球队),才能获得参加职业联赛的资格。”
卢政并不忌讳谈这一点,“我们愿意尊重足球的规律,2015年先打丙级联赛,再打城市联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从业余联赛打起”。他称“一口吃个大胖子,动不动添加明星球员、请国际大牌教练,可能(球队)会根基不扎实。”
这个通往职业比赛的过程,还需要大量的现金。深圳球迷杨凡算了一笔账,一支球队在丙级联赛中的开销大约是500万至600万,如果打入乙级联赛,持续一年的参赛费用约为1000万,如果还想冲上并参加甲级联赛,费用就要上涨至5000万至7000万。“再加上训练费用、场地设施设备、球员教练薪酬、青少年队的培育等方面支出,职业球队运转所需的资金将累计达到2亿元。”
互联网众筹能获得这么庞大的资金数额吗?叶智坦言,足协对众筹的资金稳定性仍存顾虑,担心俱乐部缺乏足够的资金维持,届时球队可能面临赛事踢到一半就要退赛的局面。按照乙级联赛的新准入标准,场地、办公室、人员和资金都有硬指标,对于不达标的俱乐部将不被准入;即使获得了最初参赛资格的俱乐部,赛事后期因缺乏资金无法继续比赛,还将被处罚不得参与下一年乙级联赛。“众筹足球俱乐部是一种市场运作的创新模式,但流动性太强,最好能把(投资)人员固定下来,保证资金稳定。”叶智说道。
卢政反驳了杨凡计算的账单,他认为2亿元是乙级联赛的赛事总支出,而非单支球队的开销。一支中乙球队到底要花多少钱?依据团队前期调研结果,他估算是1000万至1500万元。此外,“人人足球”目前已经众筹到500万的俱乐部启动资金,卢政对此信誓旦旦,认为即使众筹项目进展不尽人如意,也能凭着启动资金顺利进入职业联赛。
那么,球迷是否会为这样的球队买单呢?杨凡用几个疑问句来回答这个问题,“球队的目标是仅仅打入乙级联赛呢,还是要保住乙级联赛的资格?下一年还要不要冲上甲级?那么,这个费用靠众筹能维持吗?我给钱了,你(俱乐部)又给我什么呢?”最后他用一个反问句作出结论,“我为什么要参与众筹?”
互联网公司的算盘
所有投资都是冀望于回报的,这是金融交易的默认前提。从事金融业20余年的卢政深谙此理,他认为“人人足球”众筹参与人所得到的回报将是各取所需,但不包括埃瓦尔俱乐部的方法(成为俱乐部小股东),期许认购股权成为俱乐部股东的球迷怕是希望要落空了。
那么,众筹参与者将获得哪些回报?对于热爱足球的球迷而言,观看球赛就是最好的回报,卢政熟知球迷心理。
粉丝经济确切存在,小米公司的商业模式一度为人效仿。然而在粉丝经济被过度消费的今天,仅凭单一的商业模式运营一家公司似乎过于理想化了。
卢政继续兜售着他的逻辑。为了满足众筹参与者的不同需求,他认为在某些项目中,可以以球队服装、球鞋、吉祥物等衍生品,作为回报的物资。为此,他联络了数家企业赞助,并在深圳多个地区设立站点,为的是将这些物资更方便地送到球迷手中。目前,卢政称网点布局已经完成。
商家也是卢政的目标众筹对象,面对企业,他的说辞回归了业内最通俗的名词:赞助。卢政称,企业给予赞助,那么回报则是广告宣传。
众筹募集来的资金将会如何使用?卢政称“人人足球”已成立了第三方监督机制,“取之于足球,用之于足球”,除了用于职业足球队的开销外,资金还会用在校园足球、青少年足球和社会足球的推广上。
在众筹足球的解读版本中,最耐人寻味的是卢政,他理想中的“人人足球”是产业互联网金融的产物;最通俗易懂的是刘孝五的说法,众筹是足球的“P2P银行”。对于这些复杂名词的释义,及其背后复杂的资本运作模式,卢政不愿意用具体的项目操作步骤来解释,只强调“所有的逻辑已经走通、所有可行性都已经探讨过”。
卢政似乎是一个沉迷在自身逻辑中的人,以至于行走的步伐总落后一大截。在“人人足球”的发布会上,卢政曾说过将在发布会结束1周后推出首个众筹项目,至今已过两个月,“人人足球”的官网首页却毫无动静。
为什么项目迟迟不推行?卢政曾对深晚记者说过不下3次的更改日期,这一回,他回复将在5月内推出首个众筹项目。具体项目如何操作、众筹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应受访者要求,杨凡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