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2010年10月份新闻发布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20 06:38

中国气象局2010年10月份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中国气象局定于9月29日(周三)14:30,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二楼报告厅召开10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于新文: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中国气象局十月份的专题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正好这个会议又是临近我们国庆长假,我们主要围绕国庆的天气情况向大家做一个介绍。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杨贵名,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王永光,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叶殿秀。

在介绍国庆黄金周天气以前,我想向各位通报两个情况,一是通报一下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同志参加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可持续高级别小组会议的有关情况,第二也想借这个机会向各位介绍一下中美和中加关于在开展气象科技合作方面的有关情况。

下面由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参加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可持续性高级别小组会议情况。

2010-09-29 10:58:38

于新文: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可持续性高级别小组(High-level Panel on Global Sustainability)成员携带助手罗勇(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参加了2010年9月19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高级别小组第一次会议。现将有关会议情况通报如下。

一、全球可持续性高级别小组成立的背景

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事实逐渐显现,但国家间的气候变化谈判和多边论坛无法达成决定性和协调有序的行动共识,阻碍了“千年发展目标”和其它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决定设立一个全球可持续性高级别小组,试图提出解决上述问题新的发展模式及实现机制。该小组将在明年年底前完成一份报告,提交给2012年于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Rio 2012)。

该小组由联合主席芬兰总统哈洛宁和南非总统祖马担任,成员包括巴巴多斯总理汤普森、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韩国前总理韩升洙、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莫桑比克前总理迪奥戈,以及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赖斯等各国政府高级官员21人组成。

2010-09-29 11:22:27

于新文:

二、全球可持续性高级别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情况

19日召开的该小组第一次会议主要讨论总体工作思路以及工作计划。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开幕式上指出,到2050年全世界的总人口将增加约50%,达到90亿;如要控制气候变化,2050年需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他将此称为“50-50-50挑战”。他希望该小组成员能够“从大处着想”,提出一个大胆的但又可操作的蓝图。

该小组成员在会上一致表示,积极响应秘书长的倡议,力争达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的新的发展愿景及其实践机制。南非总统祖马、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尼日尼亚总统千年发展目标高级特别助理祖贝尔等发展中国家代表指出,贫困与公平、气候变化、水与食物、妇女和儿童等问题是制约发展中国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障碍;气候变化只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韩国前总理韩升洙和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等发达国家代表则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其中能源问题十分重要;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情况说明迫切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郑国光在会议上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加快推广高效节能技术,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大力推动国际新兴产业合作,尤其是加强节能减排、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发达国家要为技术转让提供便利,在保护知识产权前提下,实现技术共享,为发展中国家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要坚持和扩大市场开放,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公正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好各种区域和次区域对话与合作机制,促进全世界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要着力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平衡发展。应进一步完善促进平衡发展的国际机制,增加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规模,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确保可持续发展成果真正惠及贫困地区国家和人民。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能力,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机制。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全球和区域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变化趋势;要切实提高对易发频发灾害的区域预警预报信息制作和发布能力;要强化重大自然灾害灾中和灾后的国际和区域应急救助响应机制。

2010-09-29 11:22:39

于新文:

下面,我借此机会向各位汇报一下中美、中加关于开展气象科技合作的有关情况。

中美大气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9月20日在美国马里兰州银泉市召开。郑国光局长率中国气象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在会议开幕致辞中,郑国光局长代表中国代表团感谢美方为筹备本次双边工作组会议和接待中国代表团来访所作出的努力。他指出自中美两国于1979年签订大气科技合作协议以来,已成功召开了十六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在大气科技的诸多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多年来,中国气象局一直把中美双边气象合作视为国际合作的战略重点。他特别指出,30年来,中国气象局先后派出了200多名科学家和管理人员赴美接受一年以上的培训,在回国后多在气象部门担任重要职务或工作,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郑国光局长对美方多年来给予中国气象局的合作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对上次联合工作组会议所确定的合作项目的进展表示满意,并期待在本次会议上与美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双边大气科技合作。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助理副局长、美国国家天气局局长海斯博士对中国气象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对表示对中美两国大气科学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签订30年以来双方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的进展感到骄傲,希望第十七次工作组会议能就未来两年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合作项目达成一致,通过合作进一步支持双方气象事业的发展。

2010-09-29 11:22:57

于新文:

郑国光局长和海斯博士就中美两国气象部门近况做了报告,在接下来的会议中,中美双方就2011-2012年在气候与季风、气候强迫和影响、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现代化、卫星气象、培训和参与等六个主题领域的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访美期间,中国气象代表团还参访了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卫星与信息服务局(NESDIS)、史格堡研究中心、风暴预测中心、强风暴实验室等部门。

访美期间,郑国光局长还于9月1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了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可持续性高级别小组(High-level Panel on Global Sustainability)第一次会议,并阐述了对该小组工作总体设想和工作计划的看法。

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事实逐渐显现,但国家间的气候变化谈判和多边论坛无法达成决定性和协调有序的行动共识,阻碍了“千年发展目标”和其它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决定设立一个全球可持续性高级别小组,试图提出解决上述问题新的发展模式及实现机制。

该小组由21人组成,联合主席由芬兰总统哈洛宁和南非总统祖马担任,成员包括巴巴多斯总理汤普森、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韩国前总理韩升洙、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莫桑比克前总理迪奥戈,以及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赖斯等各国政府高级官员。

该小组将在明年年底前完成一份报告,提交给2012年于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2010-09-29 11:23:09

于新文:

中国-加拿大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12次会议于9月15日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应加拿大环境部助理副部长、加拿大气象局局长戴维·格莱姆斯博士的邀请,郑国光局长率中国气象代表团出席了会议。郑国光局长在会议开幕讲话中回顾了自1986年6月中加气象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签订以来,双方在预报技术,地球观测,气候与气候变化,人员培训等合作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对加拿大环境部多年来给予中国气象局的友好合作和积极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未来的合作项目能取得更多成果。格莱姆斯博士代表加拿大环境部对中国气象代表团访加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加方十分重视与中国在气象科技领域的合作,25年的合作造福了中加两国人民。格莱姆斯博士同时还对今年中国多个地区遭受洪涝灾害以及由此引起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表示同情和慰问,并对中国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中积极发挥重要作用表示钦佩,赞赏中国气象局在2008年成立专门的应急减灾部门是富有远见的举措。

2010-09-29 11:23:46

于新文:

本次工作组会议,双方回顾了联合工作组第十一次会议纪要项目的执行情况,围绕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商定了未来两年将在健康与安全,地球观测,气候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及人员培训等5个领域开展16个合作项目。9月17日双方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了会谈纪要签字仪式。在加期间,代表团还参访加拿大气象中心、风暴预测中心、加拿大空间局、自然资源部遥感中心等部门。

2010-09-29 11:24:03

于新文:

下面有请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回顾一下九月份的天气情况,同时重点介绍一下国庆黄金周的有关情况。

2010-09-29 11:24:19

陈振林:

大家上午好!刚才于新文主任通报了郑国光局长参加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可持续性高级别小组第一次会议情况,以及中美、中加双边合作的情况,说明在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同样有效减轻灾害的损失影响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也很重要。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之前,中央气象台刚刚举行了2010年国庆黄金周天气预报大会商,有幸邀请到国务院应急办、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国家林业局、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商,进一步对做好节日期间气象灾害防御做好了有关部署。

我借此机会首先向各位通报一下国庆假日期间天气趋势预报。

2010-09-29 11:28:18

陈振林:

国庆期间,我国北方地区冷暖变化较大,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较平稳。节日前期,受冷空气影响,华北、东北等地将出现降水、降温天气;华西地区为阴雨天气。节日后期,全国大部分地区风和日丽、秋高气爽,适宜人们外出活动。

一、天气趋势预报

(一)华北、东北等地将出现降水降温天气

9月30日至10月3日,受冷空气影响,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等地将出现小到中雨,其中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有降雪;长江中下游沿江及其以北地区将出现4~5级偏北风,局部地区阵风风力可达6~7级;气温将下降4~8℃,局部降温幅度可达10~12℃;另外,10月2-3日,渤海、黄海将有6~8级大风。

10月3日之前,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华南沿海多阵性降雨,大部分地区降雨不强,气象条件对外出活动影响不大。

10月4-7日,除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沿海地区有降水天气以外,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将以多云间晴天气为主,风力不大,气温呈回升趋势;华北平原日最高气温一般在20~25℃之间,日最低气温一般为8~17℃;江南地区南部、华南各地日最高气温一般为27~32℃,日最低气温一般在20℃以上。期间,西北大部分地区日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8℃,东北地区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日最低气温一般为0~5℃。

2010-09-29 11:28:56

陈振林:

(二)华北南部、黄淮、江汉、江淮等地有雾

9月30日至10月1日,江南地区有雾;10月4-6日,华北南部、黄淮、江汉、江淮等地有雾,对交通运输有一定影响。

(三)热带气旋

黄金周期间,南海海域有1个热带气旋活动;受其影响,我国南海中北部将有较大风雨天气,但对华南沿海影响不大。

(四)初霜冻

10月3-4日,辽宁中北部地区将出现初霜冻。

(五)寒露风

10月4日-5日,江南南部和华南北部的部分地区将出现寒露风天气。

2010-09-29 11:29:13

陈振林:

气象服务提示

(一)北方大部秋高气爽,利于出行,须注意冷暖变化适时添衣保暖

国庆假期期间,北方大部秋高气爽,利于出行,但早晚温差较大,最低气温普遍低于10℃,须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二)江南、华南大部以晴为主,温湿适宜,适宜假期外出

国庆假期,江南、华南大部地区天气以晴为主,气温平稳,气温一般在20℃以上,温度适宜,适宜出行。除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和华南沿海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降雨不强,对假期外出活动影响不大。

(三)西南地区东部阴雨天气较多,对出行有一定影响

国庆假期,西南地区东部阴雨天气较多,9月30日到10月2日有中到大雨,会对出行有一定影响;其他时间雨量不大,对出行影响不大。

(四)东部地区须注意大雾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国庆期间,华北南部、黄淮、江汉、江淮、江南等地有雾,对道路交通会有一定影响,驾车出行需注意安全。

(五)东北林区须加强防御林火的安全工作

国庆节假日期间正值森林草原火灾的高发季节,加之外出和郊游的人数较多,须特别注意野外用火安全,加强林区火源管理,严防森林草原火灾。

2010-09-29 11:29:27

陈振林: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黄金周的天气。下面,我向大家通报一下9月的天气气候特征,特别是9月份“凡亚比”台风所造成的影响。

9月,共有4个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分别是9月3日生成的第9号热带风暴“玛瑙(MALOU)”、9月8日生成的第10号热带风暴“莫兰蒂(MERANTI)”、9月15日生成的第11号热带风暴“凡亚比(FANAPI)”和9月21日生成的第12号热带风暴“马勒卡(MALAKAS)”,较常年同期(5个)偏少1个,但接近2000年以来的平均值(4.6个)。其中有2个台风登陆我国,与常年同期(1.63个)基本持平。

2010-09-29 11:29:39

陈振林:

“凡亚比”发生发展概况及影响

今年第11号热带风暴“凡亚比”于2010年9月15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16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6日23时加强为台风,18日16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9日9时前后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50米/秒)。19日18时前后移入台湾海峡南部海面,20日7时在福建漳浦县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5米/秒)。登陆后,“凡亚比”沿着闽南至粤东沿海地区向西南方向移动,20日9时在福建诏安湾减弱为强热带风暴,15时在广东汕头市境内减弱为热带风暴,21日2时在广东省广州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21日5时停止编号。

2010-09-29 11:35:36

陈振林:

“凡亚比”是今年第一次登陆我国台湾的台风,是今年到目前为止第一个二次登陆我国的台风,也是今年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具有发展变化快、路径曲折多变、风力强、降雨影响大、致灾严重等特点。

发展变化快。“凡亚比”9月15日20时开始编号,经过短短的67个小时即完成“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的“五级跳”。

路径曲折多变。在“凡亚比”生成以后的移动过程中,经历了“偏北-偏东-再偏北-停滞少动-西偏北-偏西-西偏南-西偏北-西偏南-西北-西偏南”的多次移动方向的转变,路径曲折多变。

风力强。“凡亚比”鼎盛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6级(52米/秒),为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最强的台风;登陆我国台湾花莲时虽略有减弱,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仍有15级(50米/秒),为2008年第15号超强台风“蔷薇”登陆台湾宜兰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在“凡亚比”影响过程中,浙江南部沿海、福建沿海及福建中南部内陆地区、广东中东部沿海普遍出现了8~11级的大风,其中福建中南部沿海阵风有12~14级,福建莆田大洋最大阵风风力达46.0米/秒(14级)。在福建漳浦县沿海再次登陆时仍达到台风强度(12级,35米/秒)。

降雨影响大。9月18日20时至23日08时,台湾大部、广东大部、福建东南部、广西中南部以及湖南西部、江西西南部、浙江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雨80~180毫米,福建东南部、广东中西部和东部沿海、台湾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达200~320毫米,台湾屏东、高雄、台南、台东和花莲北部,福建漳州及广东茂名、阳江、江门局地降雨超过400毫米。

2010-09-29 11:35:53

陈振林:

此次过程降雨具有累计雨量大、突破极值多、覆盖范围广的特点。累计雨量大。9月18日20时至23日08时,广东茂名高州马贵镇累计降雨量829.7毫米、阳江阳春双窖镇557.9毫米;福建诏安汾水关579.8毫米。19日00时至21日14时,台湾屏东玛家累计降雨量1127毫米、屏东三地门乡上德文1000.9毫米。突破极值多。广东省高州马贵镇(367.6毫米)、阳春双窖镇(306.2毫米)、阳春三甲镇(319.4毫米),广西东兴市东兴镇(247.9毫米),福建诏安汾水关(192.4毫米)6小时降雨量均破当地历史极值记录。广东高州马贵镇(707.6毫米)、阳春双窖镇(450.5毫米),福建诏安汾水关(479.7毫米)等地24小时降雨量亦破当地历史极值记录。覆盖范围广。广东、广西、福建三省累计100毫米以上的降雨覆盖范围达11.8万平方公里,250毫米以上降雨的面积有0.5万平方公里。广东省降雨100毫米以上的区域有3.1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7.7%。

致灾严重。虽然“凡亚比”带来的降雨增加了当地水库的有效蓄水量,且对部分地区前期高温和旱情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但是大风和强降雨给广东、福建、浙江、广西和台湾等地交通运输、农业生产、通讯电力、群众生产生活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广东暴雨洪涝、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农田和鱼塘受淹,部分县市停课停产,高州、信宜、阳春的部分乡镇道路、通讯、供电中断;福建两马、厦金、泉金航线,“小三通”客轮和平潭轮渡关闭,沿海重点工程停工,旅游景区关闭,福州、厦门、泉州、武夷山机场共取消116个航班,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等部分县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大风对在福建省福州市进行的第五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产生一定影响。据新闻报道,“凡亚比”在台湾造成438所学校受灾,27.6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多处工业区和居民区严重受淹,65万户居民断水断电,40多处道路桥梁中断。

2010-09-29 11:36:36

陈振林:

10月份东南沿海仍须做好防台工作

10月仍是热带气旋相对比较活跃的时期,从常年同期情况来看,平均每年10月有4个(最少1个、最多7个)热带气旋生成。特别是2010年7月热带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西北太平洋的大气环境条件有利于热带气旋活跃。

预计,今年10月将有1~2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我国,东南沿海须重点防范台风带来的风、雨、潮的影响及其引发的城乡内涝及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特别是广东、福建等地需抢修前期损毁设施,做好台风灾害防御准备工作。

2010-09-29 11:36:55

陈振林:

今年9月以来冷空气天气气候特征

1.冷空气特点

进入9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给北方大部地区制造降温和大风天气,具有活动较频繁、降温幅度大、极端气温低、造成影响小等特点。

活动较频繁。9月以来,共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第一次过程为9月4-9日,主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东北地区及新疆大部、甘肃中部和北部、内蒙古、青海北部等地出现了4~8℃的降温;第二次过程为9月14-17日,主要影响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大部、华北地区东北部及内蒙古等地出现了4℃以上的降温;第三次过程为9月20-23日,是今年入秋以来最强一次冷空气过程,影响范围大,造成局地强降雨,我国东部地区普遍出现4℃以上的降温。第四次过程从9月28日开始影响我国,预计10月3日过程结束,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将普遍出现4-8℃的降温,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局部地区将出现8-10℃的降温并可能出现降雪。

2010-09-29 11:37:16

陈振林:

降温幅度大。9月14-17日,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部和北部降温幅度均在12℃以上,部分地区达15~17℃,如内蒙古额尔古纳右旗下降17.9℃、满洲里下降15.9℃,黑龙江齐齐哈尔下降16.1℃。9月20-23日,长江中下游及湖南、贵州、广西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12~14℃。9月,全国有3个气象观测站点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

极端气温低。9月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地区的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 ℃,其中东北地区中部和北部,以及内蒙古中部和东部、青海大部等地的极端最低气温在2 ℃ 以下,部分地区出现霜冻。

造成影响小。9月4-7日的冷空气过程基本未造成影响;9月14-17日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幅度较大,不利大田籽粒脱水,对黑龙江的贪青晚熟作物正常成熟产生不利影响;9月15-16日,新疆北部农区出现初霜冻,棉花吐絮和玉米成熟略受影响;9月20-23日,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局部地区、黑龙江、吉林大部、辽宁北部、青海南部的最低气温达到2℃以下,部分地区出现了霜冻,而江南大部、江汉晚稻区出现轻度寒露风,总体而言影响较小。

2010-09-29 11:37:27

陈振林:

2.常年10月份冷空气特点

一般每年10月,大气环流开始调整导致北方冷空气大规模向南侵袭,从而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大风的天气过程。

从常年同期情况来看,每年10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平均有3次(最多有5次,发生在1956年、1972年和1979年;最少1次,发生在2001年)。从发生概率来看,10月份冷空气发生时段主要有四个阶段,分别在10月上旬前期、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下旬前期和下旬后期。

2010-09-29 11:37:44

陈振林:

9月以来,我国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北方和东部地区普遍经历降温,东北、华北先后出现初霜冻;台风较为活跃,广东、福建受灾严重;下旬华西秋雨拉开序幕,阴雨天气持续。各级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部署和指导气象服务工作。9月19日,中国气象局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针对超强台风“凡亚比”的批示精神,要求各相关气象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台风“凡亚比”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同日,中国气象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凡亚比”强台风监测预警服务的紧急通知》,要求国家气象中心、受台风影响省(区、市)气象局等全力以赴跟踪做好台风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并派出两个工作组,分别赴广东、福建指导防台气象服务工作。9月21日,“凡亚比”带来的强降雨导致茂名市出现的通讯中断、桥梁被毁等灾情,广东省气象局派出应急工作组赶赴茂名进行指导工作,并协作政府抢险队伍开展抢险现场气象服务工作。福建省气象局领导全程坐镇一线指挥预报服务工作,对台风监测预警服务、气象情报收集、信息发布、网络保障、联防联动等工作进行部署,并到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参加防台会商和全省防台部署会议,当面向省委省政领导汇报最新台风动态,为科学防抗台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0-09-29 11:41:56

陈振林:

二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和专题会商。9月8日,中国气象局针对“莫兰蒂”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Ⅳ级应急响应。9月18日,中国气象局针对“凡亚比”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Ⅲ级应急响应,19日将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Ⅱ级,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浙江省(区)气象部门也相继启动了台风Ⅲ级和Ⅱ级应急响应。中央气象台加强与广东、福建等省的台风专题会商,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预报专家的力量,有效地提高了台风预报能力。9月以来,针对台风、冷空气的影响,中国气象局和各级省市气象局先后启动台风、暴雨、寒潮等各级应急响应20余次,全力指导预报服务工作。中央气象台继续强化每日早间会商,并针对台风、冷空气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时召开临时加密会商,协调相关省(区、市)气象部门做好预报预警服务工作。

三是强化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各级气象部门加强业务值班值守,充分利用气象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海洋浮标站等气象现代化设备,密切监视台风“凡亚比”的移动发展动向。9月19日,中国气象局启动风云二号D/E双星加密观测,以提高台风定位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台风造成的风雨影响范围及强度的监测时效和精度。9月以来,中央气象台共发布暴雨预警33期,其中,暴雨蓝色预警24期,黄色预警9期;共发布台风预警35期,其中台风蓝色预警17期、黄色预警3期、橙色预警10期、红色预警5期。

2010-09-29 11:42:09

陈振林:

四是深化部门合作,强化决策气象服务。9月,中国气象局向党中央国务院上报针对台风、暴雨、冷空气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119期。在“凡亚比”影响期间,及时将“凡亚比”的有关信息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并向有关部门通报,从9月16日(台风登陆前4天)至23日,共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民政、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安全监管、旅游、海洋等部门报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3期,制作《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快报》9期、《中国气象局值班快报》15期,动态报告“凡亚比”最新动态信息和风雨影响。针对9月19-24日的冷空气过程,中国气象局和农业部联合召开冷空气过程对农业生产影响会商。

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各级气象部门也在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送决策气象服务材料400余期,并积极参与各项防台工作的决策部署。广东、福建、广西等省根据台风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安排部署防台工作。广东省根据台风及暴雨预报预警信息,及时转移人口7.94万人;广东潮州、茂名市根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发布中小学停课通知。福建省及时组织南部和中部渔场作业的55022艘渔船全部提前进港避风,安全转移群众18.67万人,其中渔船作业人员14.95万人;20日福建漳州、厦门、泉州、莆田和福州等相关地区教育部门也根据气象部门建议采取了停课措施。

2010-09-29 11:42:20

陈振林:

五是加强公众气象服务和对外宣传。中国气象局通过媒体通气会、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频道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各界和公众实时播发最新预报预警信息和防范知识。9月19日,中国气象局召开媒体通气会,邀请社会媒体记者参加加密天气会商,并通报“凡亚比”发展趋势及气象保障服务情况。通过中央电视台等10个电视频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4个广播频率针对台风、冷空气分别制作了330档、342档气象服务节目,以及21档直播连线节目,发布相关预警预报218次。中国气象频道实现常态滚动直播,制作直播连线节目94档,配发相关新闻近500条,预报类节目180档,预报预警发布200余次。中国天气网第一时间、权威发布气象信息,上线《2010年第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和《入秋以来最强冷空气袭击我国》专题,共发布相关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专家访谈等共100余篇,首页流量超过100万。

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区、市)气象部门发布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800余次。各有关省(区)气象部门加强与广播、影视、信息、城市建设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通过电台、电视台、手机短信、网站、电话、电子显示屏、报纸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向社会公众及时报告台风和冷空气动态,并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和建议。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气象局首席、专家接受电视、电台采访100余次,为媒体提供新闻稿约200份,各家电视频道进行直播报道30余次,向社会公众发布台风预警短信约1.8亿人次,其中向决策部门负责人、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防汛责任人、中小学校安全责任人等提供决策预警短信158万余条(次)。

2010-09-29 11:42:33

陈振林:

10月关注与建议:

10月是季节转换的季节,冷空气活动增多、势力增强,须密切关注气温下降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农业生产须防范寒露风和霜冻对农作物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月华南沿海仍须密切关注台风活动,加强台风防御工作。华西地区须防御秋雨秋汛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中东部大部地区则需注意大雾对道路交通的不利影响。

需关注冷空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0月,冷空气活动将逐渐增多、势力逐渐增强。预计10月将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公众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地添衣保暖,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北方冬麦区要注意防御阶段性低温和霜冻的不利影响,华南双季稻种植区需注意寒露风灾害。

东南沿海仍须做好防范热带气旋的准备。10月,热带气旋仍比较活跃。预计将有1~2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仍须密切关注热带气旋带来的暴雨和大风的影响,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乡内涝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密切关注秋雨秋汛,防御地质灾害。10月,云南西部、四川中西部、青海东南部、西藏东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特别是地震灾区,均须加强防范局部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青海玉树地震灾区降水偏多、气温偏低,须防范降水和低温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及灾后重建工作的影响。

东北地区气象干旱将持续或发展,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目前,东北中部及内蒙古东北部等地持续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部地区特旱。预计10月,上述地区降水仍将较常年同期偏少,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须继续做好抗旱增墒和森林草原的防火工作。

中东部地区须防范大雾对交通健康的影响。10月,我国大部地区早晨出雾的几率大大增加,各地须防范因能见度降低、空气污染物增多,对道路交通、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2010-09-29 11:42:47

于新文:

下面请大家提问。

2010-09-29 11:42:59

中国新闻社记者:

能否总体说一下,国庆期间的天气是不是适合出行?

2010-09-29 11:45:43

陈振林:

黄金周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适宜出行活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低。就是从温度变化方面来讲,国庆节前期受冷空气的影响,北方地区冷暖变化会比较大,但是最低气温也不会降到很低,对大家生活各方面影响不大。南方总体来说气温变化还是比较平稳。

在华北、东北地区,受前面冷空气影响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一些地区会出现降水,降雨量不是很大,在华西地区这期间一直多阴雨,提醒大家注意。4日以后,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除了个别地区会出现不太大的降水之外,大部分地区风和日丽、秋高气爽,这是总体的判断。具体到个别地方,不同地区的公众需要关注具体到地方的天气预报,我们会利用各种手段发布详细的预报。

2010-09-29 11:46:05

中国之声记者:

在国庆期间,“嫦娥二号”或将发射,可否介绍一下天气对发射的影响?

2010-09-29 11:46:21

陈振林:

这事媒体也比较关注,中央气象台和相关省气象台一直都在密切关注,做好这方面的气象服务。从目前情况来看,从今天到10月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气以阴天间多云为主,但是有阵性的降水,这是整体的天气情况。同时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预警中心也对空间天气开始做专门的服务,从目前的情况来判断,预计9月30日到国庆假期前期,空间天气平稳,太阳活动水平低,对“嫦娥二号”发射没有不利的影响。气象部门会为发射中心滚动做好保障服务。

2010-09-29 11:46:50

中国气象频道记者:

请问陈振林司长,针对上海世博会国庆期间的活动,我们已经做过或者将还会做哪些方面的气象服务保障?

2010-09-29 11:49:31

陈振林:

上海世博会全国人民都很关注,做好世博会的气象服务保障是中国气象局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奥运气象服务和国庆60周年气象服务基础上,我们又特别针对世博会的特点强化了对各项活动的服务,世博气象服务中心在前期开幕以及各种活动都做了非常好的服务。特别是今年夏日以来,上海高温天气多发,还有强对流天气、台风的影响,气象部门都较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从后期来看,10月1日中国国家馆日活动是重点的服务时间节点,以及闭馆和10月31日的世博论坛、闭幕、游园等活动我们都做好了准备。

10月1日当天,白天世博园区天气还是阴天为主,有短时阵雨,雨量非常小,中国馆日的各项活动大多数在室内举行,不会有太大影响。

2010-09-29 11:51:26

于新文:

我补充一下,中国气象局为了保障这次活动,也是启动了节日的特别工作状态,要求有关省气象局和有关单位要贴近服务,全面保障好这次国家馆日活动的顺利进行。

如果没有提问,今天的发布会到这里结束,祝大家节日愉快,谢谢大家!

2010-09-29 11:52:11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中国气象局2010年10月份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赵娜

中国网现场直播本次发布会

中国网 赵娜

中国气象局2010年10月份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赵娜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于新文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赵娜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

中国网 赵娜

中国气象局2010年10月份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赵娜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于新文

中国网 赵娜

中国气象局2010年10月份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赵娜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介绍情况

中国网 赵娜

中新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中国之声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

中国气象频道记者提问

中国网 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