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张笑脸:青春飞扬燃激情 大器早成敢于当先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17 20:00

 



    17天前,在“鸟巢”震撼世界的那个夜晚,五大洲孩子的笑脸随着焰火照亮夜空;17天里,在奥运赛场上他们挥洒汗水,收获付出,十张灿烂的笑脸告诉世人:英雄出少年……

刘子歌

    参赛项目:女子200米蝶泳

    比赛成绩:金牌


    只有19岁的刘子歌,在北京奥运会的游泳项目上,给了所有中国人一个惊喜,她在赛前并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取了女子200米蝶泳的金牌,为中国游泳队夺取了奥运会的唯一一枚金牌。

    刘子歌身高1.81米,这个身材高挑的姑娘在今年3月份进行全国游泳冠军赛暨奥运选拔赛女子200米蝶泳项目上,以2分07秒76达到奥运A标,并力压国内头号选手焦刘洋获得第一名,拿到了一张宝贵的北京奥运会入场券。

    8月14日上午,北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决赛在水立方进行,比赛开始后,刘子歌并没有冲在最前列,澳大利亚的席佩尔一直保持领先,前100米,刘子歌都是紧紧跟随席佩尔,转身之后,刘子歌开始冲刺,并且在150米时超过了对手,最终,刘子歌在全场观众激情的欢呼声中率先触壁,以2分04秒18的成绩为中国游泳队获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唯一一枚金牌,并且打破了由席佩尔保持的2分05秒40的该项目世界纪录。

    刘子歌在夺冠之后坦露了自己对罗雪娟的崇拜,“她是前辈,她是我们精神上的向往,我想每个运动员都想拿冠军,她是我追赶的目标。”首次出征奥运会,刘子歌并没有带着什么压力,而是怀着轻松的心态出现在了泳池中,“教练说,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能争取更好的成绩就比较好了,没有说非要拿冠军什么的。我没想到我可以游得这么快,我更惊讶我还可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赢得金牌。”

龙清泉

    参赛项目:举重男子56公斤级

    比赛成绩:金牌


    在人们的记忆中,奥运会举重男子56公斤级的赛场就是土耳其“神童”穆特鲁的天下。但在北京奥运会主场观众的声浪中,中国“神童”一举取代了穆特鲁。“我下次遇见他,一定把他超了!”湖南17岁小将龙清泉赛后古灵精怪地说。

    在8月11日的比赛中,龙清泉的夺冠总成绩达到292公斤(抓举132公斤,挺举160公斤),他还以132公斤的成绩打破了这个级别的抓举世界青年纪录。生于1990年的他还是中国代表团第一位获得奥运金牌的90后年轻人。越南选手黄英俊以290公斤摘得银牌,印尼选手埃·尤·伊拉万以288公斤名列第三。

    龙清泉不但能举起3倍于自己体重的杠铃,更能在比赛中给大家带来许多欢笑。这是很多举重选手所不具备的。每当大家看到这个年仅17岁的“小孩”面带微笑时,不管他能否举起重重的杠铃,大家都会被他可爱的表情逗乐,并报以鼓励的掌声。

    早就在电视上见到过奥运金牌“金镶玉”,但当它真正戴在自己的脖颈上时,龙清泉还是兴奋不已。“夺冠了就是特别高兴,感谢领导和教练对我的培养,感谢大家的支持。”龙清泉憨态可掬地说。

    “奥运会的比赛和其他的比赛也没什么不一样,只要有冲劲就好,在以后的路上还会这样拼下去,”龙清泉说,他就是凭借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走上了奥运赛场,并一举战胜各路对手,抢走了一枚宝贵的金牌。许多人认为龙清泉能够夺冠,是因为土耳其“神童”穆特鲁没有参赛。对此,龙清泉并不认同,他幽默地说:“他没来,对我来说确实有点遗憾,我下次遇见他,一定把他超了!”

何雯娜

    参赛项目:女子蹦床

    比赛成绩:金牌


    2008年8月18日21时,在国家体育馆结束的奥运女子蹦床决赛中,19岁的中国小将何雯娜以37.80分为中国蹦床队夺得金牌,成功夺得中国蹦床史上首枚金牌。

    何雯娜1989年1月19日出生于福建龙岩,客家人。1995年进入福建省体工队训练,主攻体操及技巧,1998年年底开始学蹦床,何雯娜在介绍自己从事体操和蹦床项目的经历时说,她是从体操开始训练的,为了能有更好的成绩,转到了刚刚开设的蹦床项目上。2002年何雯娜进入国家队。2007年这位福建姑娘可谓进步神速,参加世界大赛时间并不长的她在魁北克蹦床世锦赛上一鸣惊人,一举夺得第二的好成绩,为中国获得一张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何雯娜是中国所有队员中空中姿态最为美妙的队员,弹跳出色、冲击力十足的她有着从容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动作,这样能挣足裁判的“印象分”。在2007年世锦赛和“好运北京”国际邀请赛中,她都战胜了师姐钟杏平,可谓一个可造之材。

    在女子蹦床的资格赛中,中国队由老将黄珊汕带领小将何雯娜携手冲击,第一套动作两名选手都出色完成,排名一、二位,但是第二套动作黄珊汕出现失误,最终无缘决赛。何雯娜则以预赛头名成功晋级。而蹦床规定预赛成绩不进入决赛,何雯娜只要在决赛中保持预赛的水准,就非常有希望帮助中国队拿下奥运会上蹦床的首枚金牌。

    结果最后出场的小将何雯娜保持了预赛的水准,非常漂亮地完成了动作,动作几近完美。虽然何雯娜难度分达到了14.5,但完成质量却很高,最终以总分37.80分,超过了加拿大选手科伯恩,夺得蹦床冠军。

吴静钰

    参赛项目: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

    比赛成绩:金牌


    2006年多哈亚运会,当时只有19岁的吴静钰一鸣惊人,在跆拳道女子47公斤级的决赛中战胜了中国台北名将杨淑君,问鼎冠军。尽管此前中国跆拳道队由陈中和罗微在奥运会上获得过三枚金牌,但却从未在亚运会上摘得过金牌。吴静钰的这枚亚运会金牌,不仅仅是中国在历届亚运会上夺得的首枚跆拳道金牌,更实现了中国跆拳道在小级别项目上的重大突破。2007年世锦赛,在47公斤级的决赛中,吴静钰又以绝对优势战胜了泰国名将姚瓦帕,为自己摘得了最有分量的一枚世锦赛金牌。

    尽管这两年势头正猛,但吴静钰的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却来之不易。由于名额的限制,中国跆拳道队不得不在雅典奥运会冠军罗微和吴静钰之间作出选择,一个是征战沙场多年的金牌老将,一个是风头正盛的新科世锦赛冠军,最终吴静钰凭着自己的凶猛进攻和凌厉的气势获得了这一张宝贵的奥运会门票。

    8月20日晚,在北京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决赛中,吴静钰经过三局激战,战胜泰国选手贝德蓬,夺取了该项目的金牌。对于自己能够获得奥运冠军的感受,吴静钰表示:“奥运会是神圣的,我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我现在就想感谢所有的人,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他们。”

陈若琳

    参赛项目:女子单/双人十米台

    比赛成绩:金牌


    今年16岁的陈若琳,从4岁开始在江苏省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师从高峰教练开始跳水生涯。2003年,陈若琳在全国少儿跳水赛上独揽三金,她的出色表现引起了中国跳水队掌门人周继红的关注。2003年底,才11岁的陈若琳就成为一名国家队队员。

    2006年国际大奖赛澳大利亚站比赛中,陈若琳和队友蒋李双击败了包括奥运会冠军纽贝里在内的所有强手,摘取双人十米跳台金牌。德国站、中国站、加拿大站、美国站……陈若琳在该项目独保不败。2006年世界杯跳水赛上,陈若琳与队友贾童联手,再次将十米双人跳台金牌收入囊中,成为中国跳水队最年轻的现役世界冠军。2007年陈若琳和贾童搭档,夺得了游泳世锦赛十米台双人冠军。此后陈若琳改和王鑫搭档双人跳台,成为中国跳水又一无敌组合,她们几乎包揽了所有参加赛事的冠军头衔。

    北京奥运会上,陈若琳和王鑫一起,继续着自己的辉煌,两人先是在女子双人十米台的决赛中,轻松摘取冠军。随后,在单人项目上,陈若琳凭借最后一跳的完美表现,再获一枚金牌,王鑫则获得了铜牌。在夺取了个人项目的金牌后,陈若琳抱着教练哭了,“我流的是幸福的泪水,这块金牌跳水队已经连续两届奥运会没有拿到了,今天我做到了,我很高兴。”

郭文?

    参赛项目:女子10米气手枪

    比赛成绩:金牌


    郭文?1984年出生,13岁的时候进入了西安市军体校。24岁的郭文?到目前为止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上夺得金牌,当然,淘汰师姐陶璐娜闯入北京奥运会参赛名单也是她最先引人注目的地方。

    2006年年底郭文?才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当时她初出茅庐就获得了团体金牌和个人银牌。王义夫当时评价她:可造之材。这一评价将郭文?对射击摇摆的心定了下来。2007年的比赛中,郭文?继续稳步前行:世界杯慕尼黑站,她以788.9环的成绩折桂;世界杯总决赛,她又以789.4环的成绩获得银牌。不过,要想在名将云集的中国射击队中实现自己征战北京奥运会的梦想,这些成绩远远不够,她仍必须经受奥运国内选拔赛的严峻考验。

    本届奥运会,三届奥运元老任洁已提前锁定一个奥运席位,女子10米气手枪最后一张奥运门票之争就落到了郭文?和奥运冠军陶璐娜之间。这绝对是一场对实力和意志力的考验。站到了PK台上,郭文?的心情有些不平静。“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就得去拼了。”郭文?说。结果,在选拔赛中,郭文?以8分优势在积分榜上超越了陶璐娜,走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

    奥运会资格赛,郭文?390环的成绩,比排在第一的俄罗斯选手少一环,当她以预赛第二的成绩进入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的那一刻,王义夫的脸上露出了微笑。96、98、99和97环,四轮的成绩相当稳定,尤其是在第一轮打出的96环的成绩算是一般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这样的稳定,郭文?确实是个让人放心的小姑娘。“早说过这个西安姑娘不简单。”王义夫说。

    王义夫说得对。最终的决赛中,一个个稳定的举枪,使得她超越了对手,以492.3环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拿到了这枚金牌。

廖 辉

    参赛项目:举重男子69公斤级

    比赛成绩:金牌


    8月12日,北京奥运会举重男子69公斤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廖辉夺得金牌,这是中国举重队取得的第5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取得的第13枚金牌。

    1987年11月出生在湖北仙桃的廖辉,10岁时被仙桃市业余体校的教练甘永奎看中,不过开始父母并不同意儿子练举重,因为他们害怕那些沉重的杠铃会压得他们宝贝儿子长不高,现在看起来那个担心的确多余,超过一米七的廖辉早已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之后廖辉提高很快,在2000年不到13岁的廖辉就被选入了湖北省举重青年队,2002年12月进入了解放军八一队,此后廖辉的举重天赋开始在大赛中显现出来:2005年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亚洲青年锦标赛上一人独揽三枚金牌,2006年在全国青年男子举重锦标赛中获得69公斤级比赛冠军,优异的成绩也引起了国家队的注意,廖辉在2007年年初实现了进入国家队的愿望。他在2007年11月的举重世界杯上,以抓举145公斤、挺举190公斤,总成绩335公斤夺得冠军,挺举成绩打破了世界青年纪录。

    在今年4月份的全国锦标赛上,廖辉的成绩甚至超过了这个级别之前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张国政,这个成绩让他对北京奥运的比赛充满了期待。“这次由我和石智勇一起比赛,双保险,我想我可能是保驾护航的,争取让这枚金牌万无一失地属于我们中国。”,廖辉果然言出必行,最终以总成绩348公斤获得中国举重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第5枚金牌,实现了“士兵突击”。在获得冠军后,廖辉向全场观众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他把一个军人最高的致敬送给了全场为他欢呼雀跃的观众。

邹 凯

    参赛项目:体操男子团体、单杠、自由操

    比赛成绩:3枚金牌


    当邹凯在北京奥运会最后一项体操比赛中再次获得金牌的时候,这个20岁的小伙子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三冠历程。1988年,邹凯出生在四川酒城泸州。小时候的邹凯像有多动症一样,每天又跑又跳,回家就在沙发上翻筋斗。与其他父母惩罚孩子犯错行为不同的是,体操迷父亲邹小龙的家教,不是打和骂,而是效仿体操运动员最常见的动作,罚邹凯双手着地靠墙倒立,错误犯得越大,倒立时间就越长。1992年,在热爱体育的姑姑劝说下,同样热爱体育的父母把4岁就“小猴跳舞”的小邹凯送进业余体校,目的是锻炼身体。启蒙教练林朝阳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邹凯时,他害羞得不会说话。林教练的训练就是让孩子们自己疯耍,邹凯因此乐得合不拢嘴。练了两天,第三天邹凯的父亲想睡懒觉,还被儿子硬拉起来去体校训练。林朝阳回忆说,“他不是队员里最突出的,但从小就是协调性最好的一个。”

    继在男子团体决赛和自由操比赛中夺得两金后,在最后一个体操项目单杠上,小将邹凯又披挂上阵了。在男子体操六个单项之中,单杠一直是中国队的传统弱项。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童非获得了一枚宝贵的单杠银牌,就是之前的最好成绩。当天第三个出场的邹凯并未受到前一位选手意外“掉杠”的影响,主场观众的一声声惊呼伴随他完成一个个高难度的动作,最终他得到16.200的高分,顺利夺金。

    “我决赛这套动作A分是7.2难度起评,这是我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使用这套动作,平时只是在训练时练过。今天算是运气加实力吧。”腼腆的邹凯说道。

仲 满

    参赛项目:男子佩剑个人

    比赛成绩:金牌


    8月12日晚,2008北京奥运会男子佩剑个人赛决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击剑馆揭开战幕,决赛是在14号种子中国选手仲满和法国选手洛佩之间进行,结果中国选手仲满以15:9战胜了法国选手洛佩,夺得了男子佩剑个人赛金牌,这也是中国击剑队获得的首枚男佩奥运金牌。

    仲满1983年2月28日出生于江苏海安。他在15岁之前从事田径训练,15岁时由于身高很高被借调到篮球队参加比赛,在南通市比赛时,被击剑教练发现,从此走上击剑之路。“他对距离的判断有种天生的感觉,这个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苦练能练出来的。”在启蒙教练张双喜的眼中,勤奋加天赋是仲满成功的两大秘诀。事实上,在国家击剑队里,仲满还有着另外一个外号———“劳模”。“日常训练我们都以仲满为标尺,他累了就可以休息了,他没说累谁都得继续练。”击剑队教练如是说。

    夺得冠军走下赛场,兴奋的仲满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电话向家里报喜。“我终于可以用金牌让二老放心了。”中国击剑界的掌门人,中国击剑自行车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伟对此感慨不已,“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为了这一天,中国击剑已经等了24年。尤其令人兴奋的是,这个突破想不到是男子佩剑完成的。”1984年,栾菊杰夺得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冠军,击剑成为首批获得奥运冠军的中国体育项目。然而近24年来,先后五度参加奥运会的中国剑客再未收获一枚金牌,其间甚至遭遇到一些不公平待遇。“仲满这次表现完全称得上淋漓尽致,充分表现出一名中国击剑运动员的风采。”

罗伯斯

    参赛项目:男子110米栏

    比赛成绩:金牌


    罗伯斯是近一两年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进步最明显的年轻选手。北京时间2008年6月13日凌晨,21岁的罗伯斯在捷克俄斯特拉发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跑出了12秒87,打破了刘翔两年前创造的12秒88的世界纪录。

    两个月后,雄心勃勃的罗伯斯来到了北京。在8月21日晚上进行的男子110米栏决赛中,罗伯斯非常轻松地战胜了美国选手佩恩、奥利弗和法国名将杜库雷,以12秒93的成绩夺取冠军,获得了自己的首枚奥运会金牌。

    在“鸟巢”夺取了自己的第一个奥运会冠军后,罗伯斯的表情却显得很平静,“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可能是事先就觉得夺金的希望非常大吧。不过,其实对手们的实力也都很强。”而对于自己能够以很大的优势轻松夺冠,罗伯斯说自己跑到最后的时候也已经意识到了,“我当时对自己说,哇!我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不过,或许是意识到自己有些“得意忘形”的缘故,罗伯斯随即又补充道:“哈,不过这么说似乎太不谦虚了,我的每一个对手都很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超越我成为世界第一。”对于没有在北京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对罗伯斯来说是否有些遗憾的问题,罗伯斯认为:“很多人都希望我能破纪录,但我没有为此特别准备,我只想确保拿下这枚金牌。

    谈到准备如何处理这枚金牌,罗伯斯说他想把它献给卡斯特罗,还有老家的人民。不过,他最想送的还是自己的妈妈。

    本报特派北京奥运报道团

[编辑: 修元]

相关专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